
现在这日子越过越好,现代人的饮食那可复杂得很。啥高脂的、辛辣的、肥甘厚味的东西,那是天天都摆上了餐桌。大家吃得是有滋有味,可谁能想到,这些饮食习惯,就像是个温床,能让湿热在身体里冒出来。湿热停滞在哪,哪就会出问题中医老早就说了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,你要是吃多了那些滋腻的玩意,脾胃就运化不好了。这湿热邪气就顺着经络往上跑到肝胆那儿去捣乱。肝胆可是一对好兄弟,互相搭配着负责疏泄功能呢。要是湿热把肝胆给堵住了,胆汁就分泌得不顺畅,轻的呢,人就会觉得口苦、胁痛;重的,还会得胆结石、胆囊炎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”,这明摆着告诉咱们,吃太多肥甘的东西就容易生出湿热。这湿热就跟胶漆似的,黏黏糊糊的,不光阻碍身体里气机的运行,还能把体液炼化成石头。临床上啊,经常能看到一些患者,因为长期出去应酬喝酒,酒本身也生湿热,还爱吃烧烤,结果就出现右胁胀痛、早上起来口苦、大便黏滞这些症状,这其实就是胆系疾病要发作的信号。中医把胆结石、胆囊炎这些病归到“胁痛”“黄疸”“胆胀”这些病症范畴里。《诸病源候论》里写着:“胆胀者,胁下痛胀,口苦,善太息”,把胆腑病变的症状描述得那叫一个准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说“六气皆从火化”,强调“火热病机”。意思是湿热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火,把胆腑给灼伤,这和现代医学发现的胆汁成分改变、胆道感染啥的病理过程还挺像的。在病机方面,中医强调“不通则痛”。肝胆湿热会让气滞、血瘀、痰凝搅和在一起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气机郁结了,胆汁就排不出去;胆汁瘀积了,湿热就更严重;湿热一煎熬,胆固醇就结晶析出来了。《医林改错》里说“气无形不能结块,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”,把胆结石形成的过程说得明明白白。有个经典的组方叫乌军治胆片(或者叫胶囊),它可是从传统验方来的,由十味中药组成。乌梅、大黄、佛手、枳实、牛至、栀子、甘草、槟榔、威灵仙、姜黄
图片
它说明书上说:
具有疏肝解郁,利胆排石,泄热止痛的功效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、胆胀,症状表现有胁肋胀痛、发热、尿黄;胆囊炎、胆道感染或胆道术后见上述证候者。
乌军治胆片,名字中的乌军不是指火拼了几年的乌克兰军队啊,乌就是乌梅,军就是指大黄,因为大黄又叫川军、将军所以,君药是乌梅和大黄,乌梅能酸收敛肝,欲散先收,散得就更快,就跟跳远一样,要先后退一段距离才有助跑的势能。乌梅能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;大黄能泻热通腑,促进胆汁排泄,俩药搭配起来,就跟武术大师“收放自如”似的。臣药有佛手、枳实、栀子、牛至,佛手和枳实能强化理气功能,栀子和牛至能增强清热效果。佐使药有槟榔、威灵仙、姜黄,它们针对结石形成的关键环节起作用,甘草还能调和其他药和守护脾胃。这个组方里还藏着“疏、清、利、化”四法。佛手和枳实能疏肝理气,让气机顺畅,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;栀子和牛至能清热利湿,把肝胆里的实火给灭了,消除炎症;大黄和槟榔能通腑排石,促进肠道蠕动,就像给胆肠来个“循环冲刷”,不怕胆囊里的废物下不去;姜黄和化骨灵药威灵仙,姜黄能破血行气祛瘀、通利经脉、行气止痛的作用,威灵仙有祛除风湿、通络止痛、治骨鲠的功效,它两能化瘀止痛,改善胆道的微循环,缓解结石嵌顿的疼痛。
图片
乌军治胆片有个好处,就是“疏肝不伤阴,泻热不损正”。它能治好多病症,急性发作期的胆囊炎,患者右胁绞痛、寒热往来、墨菲氏征阳性;慢性迁延期的胆道术后综合征,人会腹胀隐痛、消化不良;结石防治期还能给胆固醇型胆结石溶石排石。适用的体征也有特点,舌头是红的,舌苔黄腻,舌下的络脉还迂曲;脉象要么弦滑数,要么弦紧;小便黄赤,大便多是开始硬后面稀。如果是湿热证的胆囊息肉也是可以用方的本能提醒,得了肝胆病得严格忌酒,建议别吃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。一般情况得连着吃3个月,中间歇1周,这个过程可用超声看看结石的变化。孕妇可不能用这药,老年身体虚的人得搭配点健脾的药一起用,见肝之病当先实脾。清代有个名医叫王孟英,他治胆胀的医案里,重用枳实、大黄,还配了乌梅,和乌军治胆片的组方思路一模一样。查了个资料,有个120例的临床观察,用乌军治胆片治慢性胆囊炎,总有效率能达到91.7%,结石直径小于0.8cm的,3个月排出率能到68%。这方子既继承了《伤寒论》大柴胡汤通下利胆的方法,又加了威灵仙这些化石的专药,真是古今智慧结合的好例子啊!(非专业者,文中方子请在药师或中医师指导下使用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配资行业四大巨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